7月4日,珠宝与艺术设计学院“师德师风教育活动”专家讲堂迎来一位特殊的匠者——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“紫檀雕刻”代表性传承人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上海工匠喻立新。他以“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——驱动卓越的双翼”为题,为全院教师带来一场直抵心灵的分享。
图 1 喻立新专家讲座
一、四十载刀锋淬炼,诠释匠魂内核
喻立新大师扎根紫檀雕刻逾四十载,家族技艺传承四代。讲座中,他以刻刀下的生命故事为引,铺陈匠心真义。他剖解“职业素养”三重境界:以数百把磨坏的刻刀、四年枯坐完成的5米《清明上河图》细述“专业精进,永无止境”;用为中共一大纪念馆创作《红船》时七试刀法、十五个月倾注心力的事例,彰显“诚信为魂,使命必达”;更以在高校授课十二载、培养学生数百人的实践,阐明“传承是责,薪火不熄”。
图 2 喻立新紫檀雕刻作品《红船》
二、极致、守正、耐寂:工匠精神的深度烙印
谈及“工匠精神”,喻大师将其升华为生命的信仰。为雕《蟹篓》挖塘养蟹三年,为刻《南瓜蟋蟀壶》亲手种植观察虫痕,印证了“极致观察”的执着;将宋代《西园雅集》名画以360度深浮雕再现于笔筒,则是对“守正创新”的生动演绎。而闭关两年、每日工作14小时完成2.36米全榫卯紫檀《龙舟》的经历,更是“十年一刀见乾坤”的寂寞之道的写照。
三、双翼齐飞:技艺传承与师者使命的交融
喻大师指出,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如同鸟之双翼,缺一不可。扎实的技艺功底与对文化的敬畏,方能托举作品灵魂;而匠魂如灯,终将照亮传承之路。他创办“立新紫檀雕刻技艺传习中心”,将家族技艺升华为公共文化财富的实践,深深启发了在场教师。讲座尾声,大师带来的两件实物作品,引得教师们屏息鉴赏,围绕雕刻技法与创作理念展开了深入交流。
本次讲座不仅是一个匠人对自己技艺的分享,更是对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责任的生动体现。学院教师们深受触动,纷纷表示将以大师为范,在各自的教学与创作领域,潜心深耕,将追求卓越和传承精神的信念,融入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里。
珠宝与艺术设计学院 眭娇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珠宝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支部开展2025届毕业生预备党员离校教育